70年,天津!
發布日期:2019-08-28
說起天津
你會想到什么
百年的北洋大學和小洋樓
楊柳青的傳統年畫
泥人張栩栩如生的泥塑
還是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
天津素以文化多元著稱
碼頭文化、老城文化
市井文化、工業文化
租界歷史留下的洋房文化
在此相互融合、交相輝映
讓我們跟隨照片
感受天津70年的滄桑巨變
1951年
模范教育工作者解梅立和孩子們在一起 關平攝
1954年
天津市百貨公司和平路門市部大樓外景 于嘉禎攝
1956年
海河碼頭 關平攝
1980年
讓每個孩子都聰明健康 李軍攝
1980年
島島相接,湖湖相連,秋天的水上公園更加秀麗
于嘉禎 楊克攝
1980年
靜??h小邀鋪大隊開展多種經營,
種植各種果樹28000多株 張力攝
1981年
年貨綜合市場上受人喜愛的品種繁多 于嘉幀攝
1982年
天津地鐵新增電動客車 韓振鐸攝
1982年
天津80年代初自學考試蔚然成風 馬英攝
1983年
遷西老農帶著深情,喝一口引向天津的灤河水
韓振鐸攝
1983年
自行車展銷 孫盛攝
1984年
中心公園的火箭滑梯 李義攝
1984年
濱江道上燈光高照,人們正在夜市場選購
新勝利土產門市部出售的草制品、炊事用具
陳國興攝
1984年
國際汽車工業技術展覽會 陳國興攝
1985年
三岔河口 力文攝
1986年
八十六歲的著名京劇演員趙松樵登臺獻藝,
并在演出結束后與擁向臺前的觀眾握手 楊新生攝
1987年
南開文化宮舉辦彩燈文化廟會 陳國興攝
1987年
大白菜集中上市 陳國興攝
1988年
天津鐵路樞紐改造工程竣工通車典禮 王志貴攝
1988年
勸業場組織收音機貨源 陳國興攝
1988年
天津市河西區科協開辦娃娃電腦班 陳國興攝
1992年
露宿排隊買債券 王志貴攝
時光的分隔線
70年砥礪奮進
70年披荊斬棘
70年春華秋實
天津與新中國共同成長
經濟社會發生了滄桑巨變
璀璨的光影秀點亮了海河,
營造出如夢如幻的景致 胡凌云攝
意式風情區迎來長假旅游小高峰 吳迪攝
天津已成為人文薈萃之城
完整保存著877座歷史風貌建筑
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3個
高等院校56所
濱海新區圖書館 王濤攝
天津鼓樓古城夜景仿佛穿越歷史而來 胡凌云攝
“復興號”在京津城際間運營 劉玉祥攝
6600千瓦絞刀功率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成功下水 張磊攝
共享單車文明停車,提高文明意識,
爭做文明市民 趙建偉攝
京津冀優秀人才專場招聘會
在北寧文化創意中心開幕 吳迪攝
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谷岳攝
泥人張泥塑現場表演 姚文生攝
西青區民俗文化旅游節開幕 孫立偉 潘立峰攝
天津已成為開放包容之城
擁有國家自貿試驗區、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級新區
在津外商投資企業達到1.5萬家
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49家
首屆智能大會上各種智能機器人 錢進攝
天津自貿試驗區 王濤攝
中新生態城智慧巴士 王濤攝
國慶期間,水西公園客流量每天達十余萬 錢進攝
天津-曼谷直飛航線開通 劉玉祥攝
天津已成為生態宜居之城
濕地總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7.1%
七里海、北大港、團泊、大黃堡等
875平方公里濕地
被譽為“華北之腎”
夏日摩天輪 杜建雄攝
天津文化中心 祁小龍攝
天津海河 張磊攝
這就是
今天的天津
七里海原生態自然濕地風光 錢進 潘立峰攝
70年,
造就了一個令世人驚艷的天津
(轉自:《光明日報》)